地砖铺设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地砖铺贴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需重点关注以下要点:
1. 基层平整度处理
基层表面需平整,高低差控制在2米范围内不超过3毫米。若原地面存在明显凹凸,需用水泥砂浆或自流平材料找平。地砖铺贴前可用水平仪检测,避免因不平整导致空鼓、开裂或受力不均。
2. 清洁基层
清除基层表面的灰尘、油污、涂料残留及松散颗粒。旧地面需铲除空鼓层或老化腻子,必要时用钢丝刷或打磨机处理。浮灰可用吸尘器清理,油污需用清洁剂溶解后冲洗,确保基层无杂质,增强粘结材料附着力。
3. 控制基层含水率
基层含水率需适中:水泥砂浆基层应干燥(含水率≤5%),木质基层需控制在8%-12%。潮湿环境(如卫生间)需自然晾干或烘干,避免湿气滞留导致地砖空鼓或胶黏剂失效。干燥基层可提前洒水润湿,防止过快吸水影响水泥固化。
4. 基层强度与稳定性
基层需具备足够承载力,敲击检查是否有空鼓或松动。起砂地面需涂刷界面剂或水泥浆加固,裂缝需用环氧树脂填补,大面积破损应凿除至坚实层后重新浇筑。旧地砖翻新需铲除旧砖并修补基层,不可直接覆盖。
5. 防水层处理
厨卫等湿区必须做防水层,涂刷柔性防水涂料(如聚氨酯)并上面30cm,闭水试验48小时确认无渗漏。防水层表面需做拉毛处理或铺设界面剂,增强与粘结层的结合力。
6. 预埋管线保护
检查地面预埋的水电管线位置,标记走向并避免钻孔破坏。线管上方需用水泥砂浆覆盖加固,厚度≥2cm,防止铺贴时压裂管道。
7. 防裂措施
大面积铺贴时(超过36㎡或边长≥6m),需设置伸缩缝或使用弹性填缝剂。混凝土基层可铺设抗裂网格布,减少因热胀冷缩导致的瓷砖起拱。
8. 界面处理
光滑基层(如大理石、玻化砖)需进行凿毛或涂刷瓷砖背胶;吸水性强的基层(如加气砖)需提前涂刷封闭剂,防止过快吸水导致粘结失效。
验收标准:处理后的基层应达到“平、净、干、固”四要素,即表面平整、洁净无污染、湿度达标、结构稳固。铺贴前建议进行拉拔测试,确保基层粘结强度≥0.4MPa。

上一条:地砖的防滑纹理设计有哪些?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