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透水的成型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孔隙结构控制、材料配比优化及成型方式创新三个方面,其目标是实现透水性与强度的平衡,同时兼顾环保性和耐久性。以下为具体工艺特点:
1. 孔隙定向成型技术
透水地砖通过骨料级配设计与成型压力控制形成连通孔隙。采用粗骨料(粒径3-5mm)为主,减少细粉含量,骨料间通过点接触形成15%-25%的孔隙率。成型时多采用高压振动压制(压力15-30MPa),使骨料嵌挤密实而不完全闭合孔隙。部分工艺采用分层布料法,表层细骨料保证平整度,底层粗骨料维持透水通道。
2. 粘结体系创新
非烧结型透水砖以水泥、高分子胶凝剂或地质聚合物为粘结介质,采用减水剂降低水灰比(0.25-0.35),在低用水量下实现包裹性粘结。烧结型则通过高温(1100-1200℃)使骨料表面微熔形成烧结颈,保留内部孔隙。近年发展出免烧免蒸养工艺,利用CO₂矿化固化技术,将工业尾矿与CO₂反应生成碳酸盐胶结体。
3. 模具与成型设备
模具设计有透水孔成型结构,通过凸起模块在砖体内部预设导水路径。全自动液压成型机可实现多工位同步压制,压力曲线分阶段加载:预压排气(2-5MPa)→主压成型(20-30MPa)→保压定型(10s)。振动台辅助成型设备通过50-100Hz高频振动消除内部气泡,提升密实度。
4. 后处理工艺
成型后采用蒸汽养护(温度60-80℃,湿度>95%,时长12-24h)加速胶凝材料水化反应,或自然养护28天达到强度标准。表面处理包括喷涂疏水剂(如有机硅)增强抗污性,或覆膜工艺防止施工时孔隙堵塞。
该工艺需解决透水率衰减问题,通过纳米材料改性或孔隙结构优化,使透水砖在5年使用周期内保持>1.0×10⁻²cm/s的透水系数,同时抗压强度达Cc40以上。成型过程注重固废利用,煤矸石、建筑垃圾掺量可达70%,体现绿色制造理念。

上一条:地砖的环保性能如何?
下一条:墙体砖的抗冻性能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