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知识
墙体砖塑料的注塑工艺参数如何控制?
信息来源:www.ahyonggu.com    发布时间:2025.10.01

墙体砖塑料注塑工艺参数控制需围绕材料特性、模具结构及产品质量要求展开,以下是关键控制要点:

1. 材料预处理

需严格控制原料干燥温度与时间。PVC、ABS等常用材料需在80-110℃烘烤2-4小时,湿度控制在0.03%以下,防止注塑时产生气泡或银纹。对于回收料需控制添加比例(通常<30%),并进行熔指测试确保流动性达标。

2. 温度体系调控

料筒温度分段控制:PVC材料采用140-185℃低温注塑,避免分解;PP材料需设定200-230℃。模具温度保持60-90℃,通过模温机控制,高模温可改善熔体流动性但会延长成型周期。热流道系统需独立控温,偏差±2℃。

3. 压力参数优化

注射压力设定80-120MPa,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60-80%。针对墙体砖的厚壁结构(通常4-8mm),需采用多段压力控制:高速填充至型腔90%后切换低压保压,避免飞边同时补偿收缩。背压控制在0.5-1.5MPa以保证塑化均匀。

4. 时间参数匹配

注射时间根据产品重量(通常500-1500g)设定3-8秒,保压时间按壁厚每毫米1-1.5秒计算。冷却时间占整个周期60%,需通过CAE模拟确定值,一般20-40秒。螺杆转速控制在30-70rpm,防止剪切过热。

5. 模具关键参数

浇口设计优先选用扇形浇口,厚度为产品壁厚的50-70%。顶出系统需配置氮簧辅助,顶出速度控制在10-15mm/s。排气槽深度0.02-0.04mm,间距不超过25mm,避免困气烧焦。

需通过DOE实验设计建立参数关联模型,结合在线质量监测系统(如模内压力传感器)实时调整。每批次生产前需进行工艺验证,重点检测尺寸公差(±0.3mm内)、翘曲量(<0.5%)及表面缩痕等指标。建议建立工艺参数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参数智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