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砖透水的排水效率主要通过以下指标和方法进行综合衡量:
一、关键性能指标
1. 渗透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
实验室测试(如定水头/变水头法)测定单位时间内透过材料的水量,反映砖体本身透水能力。市政工程常用标准要求渗透系数≥0.1mm/s。
2. 有效孔隙率
通过体积法(浸水饱和法)测量砖体连通孔隙占比,直接影响储排水容量。透水砖有效孔隙率需达15%-25%。
二、动态排水性能
3. 排水速度测试
模拟暴雨强度(如2年一遇30mm/h降雨),测量单位面积砖体在饱和状态下的排水速率,需满足区域水文设计要求。
4. 径流系数控制
通过现场径流监测,对比透水铺装与普通路面在相同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削减率,目标值通常要求径流系数≤0.3。
三、结构系统效能
5. 基层渗透匹配度
采用双环渗透仪检测垫层土壤渗透率,确保基层透水性与砖体协调,避免形成滞水层。
四、耐久性评估
6. 抗堵塞性能
通过循环加载细颗粒物(0.075-0.6mm)测试透水率衰减曲线,产品在10次循环后渗透系数保持率应>80%。
7. 冻融循环测试
北方地区需通过25次冻融循环后检测强度损失(应<20%)和透水性能变化。
五、综合评价体系
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场地坡度(建议0.5%-3%)、接缝透水率(占总排水量的15%-30%)及地下水位等因素,采用SWMM等水文模型进行系统模拟,确保排水效率满足30分钟内排干表面积水的设计要求。
定期维护(高压冲洗/真空抽吸)对维持排水效率至关重要,使用3年后渗透系数衰减超过40%需启动再生养护程序。

上一条:河道砖的褪色如何补救?
下一条: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