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知识
人行道砖塑料的注塑工艺参数如何控制?
信息来源:www.ahyonggu.com    发布时间:2025.11.15

人行道砖塑料注塑工艺参数的控制需围绕材料特性、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进行综合优化,主要涉及以下关键环节:

1. 温度控制

- 料筒温度:根据塑料类型(如PP、PE或再生料)调整熔融温度。例如,PP通常需200-240℃,温度过高易导致材料降解,过低则流动性差。需分段控温,前段较低(防架桥),后段逐步升高。

- 模具温度:控制在30-60℃(视材料而定),温度过高延长冷却时间,过低则影响表面光泽并增加内应力。可采用模温机稳定温度场。

2. 压力与速度

- 注射压力:一般设定在60-120MPa,需平衡填充完整性与内应力。厚壁砖可降低压力防飞边,薄壁或复杂结构需高压保填充。

- 注射速度:采用多段控制,初期低速(防喷射纹),中段高速充填,末段减速防溢料。速度过高易产生熔接线缺陷,过低导致冷料。

3. 时间参数

- 保压时间:占注射周期30%-40%,通常10-30秒。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模腔收缩,动态调整保压曲线,减少缩痕。

- 冷却时间:根据壁厚(通常5-15mm)设定20-50秒,可通过热流道系统缩短冷却时间。冷却不足易导致翘曲变形。

4. 材料预处理

- 再生料需严格筛分(粒径≤5mm)并添加30%以内新料保证强度。吸湿性材料(如ABS)需80℃烘干4小时以上,含水率≤0.1%。

5. 模具优化

- 采用扇形浇口或潜伏式浇口,平衡流道设计减少熔接痕。顶出系统需增加顶针密度(间距≤80mm),防模变形。

6. 过程监控

- 安装压力、温度传感器实现闭环控制,配合MES系统记录工艺参数波动,允许±5%偏差范围。每2小时抽样检测砖体抗压强度(需≥15MPa)和尺寸公差(±0.5mm)。

通过DOE实验设计优化参数组合,重点控制熔体流动前沿温度梯度≤15℃/s,可实现合格率≥98%,生产效率提升20%。生产过程中需定期清理螺杆积碳,保持设备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