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砖铺设的平整度直接影响使用安全和美观效果,需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和细节控制来保证。以下是关键控制要点:
一、基础处理
1. 地基压实: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分层回填级配碎石并机械压实,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压实度≥93%。软土地基需换填50cm厚砂石层,防止不均匀沉降。
2. 找平层施工:采用C15混凝土或中粗砂铺设5-8cm找平层,用水准仪控制标高,误差≤3mm。砂层需用刮杠精细找平,预留1%-2%排水坡度。
二、材料控制
1. 砖块筛选:选用厚度偏差≤±2mm、边长偏差≤±1.5mm的合格砖块,剔除翘曲、缺角砖。透水砖需检测垂直渗透系数≥0.1mm/s。
2. 铺装辅材:砂料含泥量<3%,粒径0.3-5mm;粘结层使用干硬性水泥砂浆(水泥:砂=1:3),含水量控制在6%-8%。
三、施工工艺
1. 基准定位:按"先整体后局部"原则,设置十字基准线,每5m设置标高控制桩。曲线段加密至2m间距,采用弧形模板辅助铺装。
2. 铺砌技法:采用"退铺法",从基准线向外扩展。砖块间留3-5mm缝隙,用橡皮锤轻击校正,相邻砖高差≤1.5mm。每铺10㎡用3m直尺检测,平整度偏差≤4mm。
3. 接缝处理:扫入粒径0.1-1mm石英砂填缝,分三次灌入并振实,喷洒固化剂增强整体性。
四、质量保障
1. 过程监测:采用激光扫平仪实时检测,重点把控转角、井盖周边等特殊部位。铺装后24h内禁止载重,养护期保持表面湿润。
2. 伸缩缝设置:每6m设10mm宽沥青嵌缝的伸缩缝,转角处设三角形加强区。透水路面需配套设置排水盲沟系统。
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机械化铺装设备,配合人工精细调整,可确保人行道平整度达《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要求,纵向平整度偏差≤5mm/3m,横向坡度偏差±0.3%。定期巡查维护,及时更换破损砖块,可延长平整度保持周期。

上一条:人行道砖的硬度如何衡量?
下一条:人行道砖的保养注意事项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