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砖的耐酸碱性能测试需通过标准化的实验流程评估其抵抗化学腐蚀的能力,主要步骤及方法如下:
1. 样品制备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砖块样本,切割成标准尺寸(如100mm×100mm×20mm),表面清洁后烘干至恒重,记录初始质量、外观及抗压强度等参数。
2. 酸碱溶液配制
- 酸性环境:常用pH=2的硫酸或盐酸溶液(模拟重度酸雨环境);
- 碱性环境:配制pH=12的(模拟工业碱性污染物)。
3. 浸泡/接触实验
- 全浸法:将样品完全浸入溶液中,控制温度(如20±2℃)与时间(常规测试为7-28天);
- 表面滴涂法:定期向砖表面滴加酸碱液,模拟实际污染侵蚀过程。
4. 性能评估指标
- 质量损失率:浸泡后清洗烘干,计算质量变化百分比(损失率≤5%视为合格);
- 强度保留率:测试腐蚀后抗压强度,对比初始值(通常要求保留率≥80%);
- 外观变化:观察表面剥落、裂纹、颜色变化等,记录腐蚀等级;
- 微观分析: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孔隙结构破坏情况,或X射线衍射(XRD)分析成分变化。
5. 标准依据
参考《GB/T 3810.13-2016 陶瓷砖耐化学腐蚀性测试》或《ASTM C650 耐化学性标准测试方法》,部分场景需模拟加速老化(如循环冻融后测试)。
注意事项
- 实验需重复3次以上确保数据可靠性;
- 强酸碱操作需佩戴防护装备;
- 废水需中和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通过上述测试可综合评估人行道砖的化学稳定性,为其在酸雨多发地区或工业区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气候条件及污染物类型调整测试方案。

下一条:人行道砖的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







